【扯淡】——今年的冬至与往年有何不同
今年冬至,“六十年也不遇”也。
12月21日冬至,
标志“数九寒天”开始,
今年冬至在月尾、白天且为“公九”,
预示今年冬天或特别寒冷,
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说法,
有祭拜祖先、吃饺子习俗。
金银忍冬,冬至之韵,寒中藏暖。
今年的冬至,不仅公历日期(12月21日)
与农历日期(十一月二十一)完美重合,
更被誉为“六十年也不遇”的特殊时刻。
这样的巧合,
仿佛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,
让这个寒冷的季节多了一份神秘与诗意。
而今年的冬至,
更是因其特殊的天干地支组合——“甲辰年”,
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。
甲辰年,又称“青龙年”,
六十年轮回一次,
今年的冬至也因此成为了
六十年一遇的“甲辰冬至”。
这样的年份,
仿佛是大自然与时间的完美契合,
让我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
生命的韵律与宇宙的奥秘。
冬至宵难短,孤眠恨自长。
枕单寒入梦,窗破月窥床。
——宋:龙辅《冬至》
时光悄然流转到了冬至,
冬天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浓了,
天气也更加寒冷。
冬至这一天的黑夜可真是漫长啊,
对于一个漂泊他乡倍加思亲的人来说,
更加地难以入眠。
不光枕头冰冷,
就连梦境都生出几许寒意,
而月光不知何时从破败的窗户
探头照了进来,洒落点点清辉。
都城开博路,佳节一阳生。
喜见儿童色,欢传市井声。
幽闲亦聚集,珍丽各携擎。
却忆他年事,关商闭不行。
——宋:王安石《冬至》
冬至,是冬天的第4个节气,
冬至之日阴极之至,阳气开始渐渐复生。
在古代它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——冬至节,
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,人间小团圆”的说法。
北宋时期,
时逢冬至佳节朝廷会给官员们放上几天假,
这一天,
王安石来到开封城中漫步,
目睹了一个欢乐祥和、繁荣昌盛的冬至节。
城中广开道路,
大街小巷行人如织、热闹非凡,
处处洋溢着佳节的欢乐气息,
商贩的叫卖声、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,
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们,
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。
人们悠闲地聚集在一起选购商品,
他们的手里亦提着各色珍奇物品,
诗人忍不住在一旁暗暗感叹,
遥想多年以前,都城商路闭塞,
哪里能看见如今的繁华盛况呢!
时隔千年,
有关冬至的种种旧俗已经不再,
但是冬至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,
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或者汤圆,
就足以驱散冬日的寒冷,
温暖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我们。
井底微阳回未回,萧萧寒雨湿枯荄。
何人更似苏夫子,不是花时肯独来?
——宋·苏轼《冬至日独游吉祥寺》
吉祥寺,杭州有名的古刹,后改名为广福寺。
冬至之际,
天地间阳气初动,逐渐开始转暖,
小雨湿润了草根,此时尚在冬至,
距离那牡丹盛放的季节尚有时日。
在这百花凋零,游人鲜至的日子里,
苏轼独自一人,踏着寂静的青石小径,
漫游于这幽深的古刹之内。
“何人更似苏夫子,不是花时肯独来?”
他吟咏着,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份超然与豁达。
苏轼之所以为苏轼,
便是在这荒芜的寒冬,
也能发现不一样的美好。
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琯动飞灰。
岸容待腊将舒柳,山意冲寒欲放梅。
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——唐·杜甫《小至》
小至,冬至后的第二天,
也有说是冬至前一天。
时光荏苒,转眼又是冬至。
白天渐长,气温开始回暖,
春天已然又快来了。
河畔,
正等着腊月的垂柳发芽长枝,
山野间,春意冲破寒气,
梅花含苞欲放,蓄势待发。
杜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颠沛流中度过,
除了少年的一段时光,
就属在蜀地的生活算是比较安定的。
这首诗便是杜甫晚年居于夔州时所作,
写出了冬天里孕育春意,字里行间,
透露出诗人少有的闲适与欣慰。
冬至已至,春日有期,
一切皆有希望,一切皆可期待。
进入冬至之后,
也就进入了“数九寒天”,
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,
这个时候,都会出现明显的降温。
而在古人眼中,
冬至,
还是一个能和春节相提并论的节日,
很多人把它看作是一个节气,
它其实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
毕竟自古就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既然是传统节日的话,
那么必然就会有很多的风俗习惯,
这话确实一点不假,
12月21日冬至节,
“最重要”的6件事不能忘,
老传统提前知道。
第一件事:吃饺子
第二件事:祭祖
第三件事:添新衣
第四件事:备办食物
第五件事:酿桂花酒
第六件事:吃赤豆粥
12月21日就是冬至节了,
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当中,
我们不能忘了传统,
多吃一些御寒的食物,
同时还要记住,
添加一些过冬的衣物,
以及储备一些,过冬的食物,
这样在整个的寒冬,就会越来越顺利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霈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今年冬至的独特之处,与往年的不同之处探索》